育学园提醒各位家长
带孩子去公共卫生间
里面的孩外洗手液、烘手机
千万别用 !面上
用这些东西洗手、两样烘手,东西只会让手「越洗越脏」!千万没开玩笑。比马别碰
曾有人因为手上有伤口 ,桶还使用公共厕所的脏带洗手液后感染“绿脓菌” ,原本快好了的孩外伤口开始化脓 。
还有媒体报道,面上一个美国女生 ,两样因为使用了公共厕所的东西洗手液 ,感染了“食肉细菌” ,好端端的皮肤愣是毁成了“丧尸脸” 。
公厕洗手液、烘手机里的细菌“不计其数” ,甚至比马桶还要脏,孩子接触之后再去揉眼睛、吃东西,很容易感染病菌。
通过下面的内容 ,你将会看到公共区域的洗手液和烘手机,是怎么变成“细菌培养基”的!
01
公共厕所的洗手液
“脏”得有多夸张 ?
很多人觉得 ,外面的公共厕所太脏 ,上完厕所一定要好好洗手 ,并且用洗手液洗才够干净 。
而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栏目曾对北京多家商场和餐厅的卫生间进行采样 ,结果发现 :这些公共场所卫生间里的洗手液都存在细菌超标的情况。
其中,首都国际机场洗手液的菌落总数为每克60万个 ,超国家标准600倍 !
超标600倍是什么概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主任技师李涛表示 :这种洗手液完全就是一个细菌的培养基了。
用这种洗手液 ,不仅越洗越脏,甚至可能会对手上的创面产生脓感染 ,产生败血症、菌毒血症等,严重的话还可能引起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
韩国媒体也曾发出过类似的报道 ,来自韩国忠北保健科学大学的研究小组对清州市公共卫生间的洗手液进行了检测 ,结果在92%的洗手液里发现了病原菌。
该小组教授表示,重新灌注进洗手装置的洗手液被革兰氏阴性菌污染的可能性极大 。
在公共场所被污染的洗手液如经循环使用,可能会成为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洗手液微生物指标来看 ,菌落总数应不超过1000 ,且大肠杆菌等细菌不得被检出。
很明显,很多公共卫生间的洗手液 ,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
反复灌装
我们看到的那些旧旧的洗手液瓶子、墙上的灌装器 ,都说明洗手液是被反复灌装进去的。
很多地方为了节省成本,还会买劣质、廉价的洗手液灌装,甚至反复兑水。
这种情况下 ,兑的一般也都是自来水,不可能是无菌水。
掺水的洗手液👆
劣质洗手液本身就细菌超标,再一次次掺自来水的话,微生物会繁殖更快 ,造成二次污染。
久置不清洁
一个瓶子 ,从来没有得到过有效的清洁,长期暴露在卫生间这样的环境中,加上灌装过程中的不洁操作等,都会让细菌一点点累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主任技师李涛表示:
公共场所的洗手液,更换不及时导致过期,洗手液消毒和杀菌效果会降低 。
而且因为洗手液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放置太久就会出现起泡 、油水分离等现象,助长了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针对洗手液的安全隐患,建议这两类人一定不要使用公共洗手液:
1. 手上皮肤有伤口的人
2. 儿童 、老人或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张晓艳表示:
如果手上有溃破 ,特殊体质的人用了这种洗手液就会比较危险 ,细菌通过溃破处到达血液 ,就容易引起败血症 ,甚至有生命危险 。
即使是健康的普通人,在手接触食物、口鼻后,这些细菌也可能通过粘膜、消化道造成感染并致病。
02
公共厕所的烘手机
“脏”到让人想yue
说厕所里的烘手机脏,真不是咱冤枉它。厕所里弥漫的那些细菌、微生物,都在里面“存着”呢。
烘手机运作模式一般是这样 :
当它的红外线感应到双手靠近时,风机自动运转,将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吸进去加热,再加压吹出来 。
也就是说 ,厕所里堆积的厕纸散发的细菌 、冲厕所时产生的细菌,在烘手机开始运作的瞬间,都会被抽进去 ,然后吹到我们的手上 。
有国外研究人员做过实验 :将一个干净的底盘 ,放进公共卫生间的一个烘干机两三分钟后,去做细菌培养。
结果短短几天,培养皿里长出了一大堆细菌,而且很多都是大量存在于粪便里的细菌 。
厕所、马桶,起码还有人打扫,但烘手机里面的滤芯,却没有人定期更换。
厕所里的细菌就这样一点点被吸附到滤芯上 ,慢慢累积 ,让烘手机成了细菌聚集地。
这些烘手机中可能藏匿了 :
·克雷伯氏菌,可能会引起发热、恶心 、呕吐;
·阴沟肠杆菌 ,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葡萄球菌感染......
如果手上有伤口,又用了这样的烘干机,很可能导致严重的皮肤感染 。
哪种干手的方式最靠谱?
有学者曾在河南多所医院做了相关实验:
医护人员采取不同的洗手方式之后 ,分别通过一次性纸巾、自动风干机 、自然风干等方式来干手。
研究人员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检验了他们的洗手成果,发现:
无论采用哪种洗手方式 ,一次性纸巾擦手后的卫生合格率是最高的,而使用自动风干机的合格率最低 。
《应用微生物学杂志》也曾刊登过一篇研究,有人专门比较了公共洗手间的纸巾 、暖风干燥机和喷气式干燥机(纯靠风力吹干手),哪个更卫生一些?
结果也是 ,纸巾是最干净的 。
所以 ,干手的最优解就是 :用纸巾擦。就算没带纸 ,宁可把手甩一甩,自然晾干,也不要去用烘手机 。
03
用免洗洗手液
靠谱吗?
既然外面的洗手液也脏,烘手机也脏,那就给孩子带一瓶免洗洗手液消毒 ,肯定没问题了吧?
先说结论,可以用,但如果有条件清水洗,尽量就不要用免洗洗手液。
根据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AAPCC)从美国毒物控制中心系统(NPDS)数据库中的数据调取显示 ,超10W+儿童因误食免洗洗手液中毒。
众所周知 ,免洗洗手液最常见的杀菌消毒成分是酒精 ,按照美国国立疾病管理中心CDC的建议:
至少含有60%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才能有效杀死细菌,70%~80% 消毒效果更佳。
如此高的酒精浓度 ,一旦被误食,孩子很容易酒精中毒。
除此之外,酒精类免洗洗手液还有一大安全隐患——易燃易爆。酒精含量超过35%就可能被点燃 !
此前 ,央视财经《是真的吗》节目组曾用某款免洗洗手液进行了点燃实验 ,结果,免洗洗手液竟然一点就着!
随后主持人又将免洗洗手液均匀地抹在大玻璃碗壁上 ,模拟洗手液涂抹在人手上的情况 。点燃时,碗里瞬间出现了一个蓝色火球 !
如果身上携带、使用了免洗洗手液 ,一定要避开明火!
出门在外 ,怎么洗手才靠谱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宗志勇教授曾表示 :
做好“手卫生”,最重要的并不是消毒 ,而是清洗 !
就算不用肥皂 、洗手液等 ,只用流动的清水认真搓揉洗手 ,就可以带走绝大部分病毒和细菌。
也就是说,在没有洗手液的情况下,使用清水也能有效清洁双手。需要注意,洗手的时长要足够长 ,才能把细菌冲洗干净 。
具体做法如下:
用流动的清水冲湿手部后,认真揉搓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腕及手臂 20 秒以上,洗手总时间至少达到 30 秒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今天的知识点:
1、公共卫生间的洗手液、烘手机不要用;
2 、用流动的清水仔细冲洗、揉搓,时间超过30秒 ,最好达到40-60秒,可以有效清洁手上的细菌;
3、用纸巾将手擦干;
4、最好不给孩子用免洗洗手液,防止误食和明火点燃 。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内容啦~觉得内容有帮助,也记得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