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书香中读懂广州,文脉里寻绎南国 正文

书香中读懂广州,文脉里寻绎南国

来源:亚洲mate20 pro-搜狐百科   作者:百科   时间:2023-09-24 09:03:31

原标题:书香中读懂广州 ,书香文脉里寻绎南国

1993年12月19日,中读州文全国唯一以“书香”命名的懂广书展在广州落地,主办方发布了一句响亮的脉里广告语——“东西南北中 ,南国书香浓”。寻绎这就是南国今天声名在外的南国书香节,如今时间走过30载,书香南国书香节迎来了它的中读州文而立之年 。

本届南国书香节,懂广开展“读懂广州”系列活动,脉里发布“读懂广州”书系,寻绎读者可以从《文学里的南国广州》感受广州的人文魅力,从《带你读懂广州两千年》体悟广州的书香历史与变迁 ,从《消失的中读州文名菜》和《大粤菜》了解广州的美食文化。

书籍是懂广了解一座城市文脉的窗口。要了解广州 ,既要从经济上读懂 ,也要从文化上读懂。文化和经济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的 ,一地的经济表现不可能脱离当地的文化底色而独立存在——经济活动由人完成,人的活动由文化引领 。文化塑造了城市性格 ,而读懂广州文化 ,是观察广州过去 、现在与未来的线索。

广州街头书香满溢,大街小巷充满浓郁的读书氛围 。南都记者 朱蓉婷 摄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按诗词 、散文、小说、杂记四种体裁辑录名家名作,将散于各处的作家作品结集出版,是广州文学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现 。

“诗词卷”辑录了历代诗人咏广州的经典之作,如杨孚的《榕》、张九龄的《使至广州》 、苏轼的《浴日亭》等  ,这些诗词融情于景,意境豁达;

“散文卷”选取现当代著名作家描写广州风土人情的美文,如鲁迅的《读后感》 、老舍的《春来忆广州》 、冰心的《给广州的朋友》 、巴金的《广州二月记》等 ,以细腻的笔触记录这座城市的生活点滴;

“杂记卷”收录古今中外名家描绘广州时代气象的杂文 、名人传记 ,如司马迁的《史记·南越列传》等;

“小说卷”则是12位当代作家潜心打磨的“广州故事集” ,如欧阳山的《三家巷》 ,章以武 、黄锦鸿的《雅马哈鱼档》等……

散文《你若爱上 ,便是家园》作者蒋述卓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在走进广州的30年的过程当中 ,广州也走进了我的生活’  ,它真实地反映出我作为一个外地的客家人是如何了解广州、热爱广州 、最后成为一个广州人的历程 。”

从外地人 ,到新广州人,再到广州人 ,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而随着现代人口流动的加快 ,每个奔赴广州的人都需要经历这个过程  ,从户籍意义上的广州人 ,成为文化意义上的广州人  。新广州人的精神家园肯定不在高楼大厦里,但或许能从《文学里的广州》中找到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房间。

食物是最接地气的,最能够在人-地之间建立联系 。“食在广州”早已名声在外 ,《消失的名菜》呈现了广州美食的前世今生。广州博物馆基于对馆藏民国菜单 、菜谱 、食品广告单等文物的研究,携手本地餐饮巨头对民国传统粤菜进行还原 、重塑和创新 。该书讨论了粤地饮食文化两千余年的发展变迁历程 ,分享了江南百花鸡、白汁昆仑斑 、民国月饼等名菜复原重塑的具体过程  。特别是第三章“寻味:从纸面到餐桌” ,细剖“消失的名菜”从前期筹备 、顾问咨询、研发试验到最终成品的全过程 ,图文并茂地记载了一些失传已久的烹饪技法和制作窍门,保留了许多传统粤菜的基本知识 、制作经验和掌故,兼具趣味与文化。

在更加强调兴文化 、展形象的今天,广州的城市形象无疑需要更加立体与多彩的讲述,而“读懂广州”书系展现了广州的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  ,呈现了一个更有底蕴、更有厚度的广州。在南国书香节举办30年的这个时间节点 ,在疫情后文旅强势复苏的这个暑期 ,“读懂广州”书系将吸引更多人了解广州、读懂广州 ,对于塑造、传播城市形象有着特别的意义 。

标签:

责任编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