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报到 ,刷脸入校……”8月19日 ,大学北京大学各个入口处的生今小喇叭一直在循环播放,提醒着又一年新生报到季的新生到来 。记者从北京大学获悉,畅聊今年该校共录取4483名本科新生,最想其中 ,打卡地校本部录取本科新生3088人,北京报到北医学部共录取本科新生875人。大学同时 ,生今还有一些留学生及二学位学生等。新生
根据北大校历 ,畅聊本科新生(含港澳台本科新生)8月19日报到 、最想留学生本科新生9月3日报到、打卡地研究生新生(含港澳台及留学生研究生新生)9月4日报到。
8月19日上午 ,北大新生陆续报到。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生陆续报到中 ,各大学院设置花式签到
上午8点半 ,记者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门口看到,前来报到的学生和家长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已经挤满了广场,邱德拔体育馆内也是人声鼎沸 。
新生报到现场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摁下手指印,看签到树逐渐变得五彩斑斓;用手铲小心翼翼刮出姓名,体验考古人独有的快乐;倒入一瓶流沙,看学院大楼慢慢显示出模样……新生报到现场,北京大学各大学院设置的签到方式五花八门 。
在考古文博学院的报到处 ,记者看到 ,新生在领取各种报到材料之后,会手持一把铲子,刮开对应学号上面的图层 ,就会露出自己的姓名。
志愿者介绍 ,这是今年学院特意设置的签到方式,“我们考古需要挖‘探方’ ,这也是考古挖掘的基本单位 。我们把新生的名字、学号设计成探方的形式 ,让学生拿着手铲去刮开。就跟考古挖探方需要用手铲去挖探方的面一样 。”
考古文博学院设计的“探方”签到方式独具特色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刚刚报到结束的新生李祎豪告诉记者,自己从初中时就十分喜欢历史,在报考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古文博学院 ,“我觉得要为历史发现提供一些证据的话,还是需要考古来支撑的 。”
光华管理学院特别为学生们准备了“光华银杏树”,学生们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红色学院笺上 ,然后挂在“银杏树”上 ,有学生写道,“愿我四年不埋没眼前这片风景 ,愿我此生当得起一声北大人”。
工学院报到处有一个红色的邮箱 ,与此同时学院为同学们准备了北大特色风景明信片 ,工学院的志愿者说,“我们会在四年后返回给他们 ,让他们不忘初心,记得最初来学校的自己 。”
新生提前规划大学生活,多人想去食堂“打卡”
手持录取通知书等材料,领取专属于自己的院衫等物品……报到现场,新生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 。
报到现场,新生和学院的吉祥物玩偶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来自江西景德镇的法学院的23级新生汪萌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8月16日就来到了北京参观 ,今天来到北大报到,感受到学长学姐的热情,氛围非常好,“我来北大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食堂。”对于未来,汪萌表示,自己对志愿活动、社会服务活动非常感兴趣,期待大学期间能够参与更多志愿服务。
工学院新生李蒋一说,“我要把所有食堂都吃一遍”,她还表示想和不同兴趣的同学接触一下 ,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吴道宁告诉记者,自己高中时因为竞赛曾陆续在北大物理学院上过一个学期的课 ,但最喜欢的还是元培学院,“选课更加自由,培养方案也很多元。”虽然不是第一次进入北大校园 ,但这是吴道宁第一次以“北大人”的身份来到这里,“以前都是旁听生,今天可开心了。”
对于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 ,吴道宁表示 ,最主要的是学好课程,为未来走向科研之路打下基础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够加入元培羽毛球队,我很喜欢打羽毛球。”
记者注意到 ,不少新生都是和家人一起前来报到,同时部分外地新生提前来到北京,和家人顺便游览北京风光。
“我们去了天坛 、颐和园、故宫。”元培学院新生陈轩告诉记者 ,自己来自内蒙古,这次是和爸爸妈妈以及妹妹一起前来,“妹妹之前没有来过北京。”首次踏入北京大学校园,陈轩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我是从南门进来的,先去了宿舍 ,学长特别热心 ,还帮我拿行李。”与此同时,陈轩也十分期待进入食堂品尝美食,“之前都是看的图片 ,听到的是学长学姐的评价,这次想自己去尝一尝 ,然后在校园里各个地方都逛一逛 。”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实习生 冉孟雨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